为了提高水体的溶氧量,必须增加水中氧气的来源并减少氧气消耗。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小部分来自空气溶解于水中。制造氧气的水生植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特别是水色深绿、浮游植物繁多的池塘,光合作用十分强烈,在阳光充足的晴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使塘水的溶氧量升到饱和度的200%以上。而溶氧来源于空气的量很少,特别是静水塘,空气仅仅溶解于表层水,但是,在刮风的天气、水流的作用及设置增氧机时,能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迅速提高水中的溶氧量。同静水池塘相比可以使氧气溶入水中的速度增加100倍,对提高水体的溶氧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水体中氧气的消耗主要被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呼吸利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水产动物呼吸作用占总耗氧量的比例不大,此外,水中氧气向空气中扩散也损失一部分。
提高水体溶氧量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造氧能力,二是减少耗氧因素。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保持水面充足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施足肥料。促进浮游植物繁殖,经常加注新水,及时使用增氧机,同时,每年对养殖水体底部的淤泥进行清除,投放苗种时做到合理密养,对达到上市规格的品种应及时捕获出售,降低水体的载存量。特别是投饵施肥时应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变化,水色和动物吃食情况做到合理合适,灵活应变,防止水体过肥,减少氧气消耗,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和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